说到阿里,你最先想到的是它的什么业务?是淘宝、云计算、新零售还是菜鸟驿站?
最让我们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淘宝、天猫。其作为阿里最核心的业务板块,一直以来都以庞大的用户规模、雄厚的流量基础稳坐电商界的第一把交椅。
在阿里2021财年的财报中,电商板块占据阿里总营收的87%,更是直接体现了淘宝、天猫在阿里顶梁柱的地位。
然而,这几年,阿里电商业务开始出现营收缓慢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现象,这让很多人都怀疑跟京东和拼多多有关,毕竟电商平台已经由阿里一家独大变成了三家比邻。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1月电商数据公示,阿里的威胁从来不是京东拼多多
据数据显示,截止2021底,拼多多的用户规模增长到了7.88亿,直接成为了可与阿里匹敌的一大电商巨头。而京东也因为自有的物流体系和品质产品能跟阿里有一战之力。两大电商平台对标的正好是阿里的低端和高端两大用户群体。一定程度上,京东和拼多多的崛起,给阿里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但,对阿里而言,最可怕的对手其实从来都不是京东、拼多多。
从本质来讲,京东、拼多多不过是阿里电商的细分市场,它们行走的依然是阿里走过的电商之路,经营模式也是万变不离其宗。这是一条阿里熟悉的路,只要他想,依然可以通过自己雄厚的基础来领跑市场,大家本质上吃的还是是同一碗饭。
但有一个领域,是阿里之前没想到的一个劲敌,那就是内容社交平台,比如新兴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以及比较传统的新闻媒体平台,通过内容获取流量后进行电商变现。
就拿美妆类商品来举例,据中泰证券发布的《2022年1月化妆品行业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1月份阿里电商美妆类(护肤+彩妆)合计GMV 136.66 亿元,同比下降26.95%;而抖音2022年1月美容护肤类GMV41.30亿,彩妆类GMV15.57亿,抖音美妆GMV体量达到淘系的47.42%,其中护肤类体量达到淘系46.97%,彩妆类的体量达到淘系31.95%。
可见内容电商真的在崛起,阿里等传统电商平台将承受越来越强的压力。
打败你的从来不是同行,而是跨界者
对于阿里而言,率先扛起来聚集大流量的大旗,也最先尝到了流量变现带来的甜头。
最开始,淘宝以汇聚大量的商家来平台进行开店,用一种新的卖场模式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上来购物。形成了一个买卖双方的撮合平台。随着淘宝规模越来越大,商家越来越多,淘宝的变现模式也开始越来越广泛。最核心的莫过于广告收入,商家通过向淘宝购买广告位来获取流量,而这种购买流量的行为就需要淘宝获取更多的外部流量和进行现有流量的沉淀才能得以长期维持。
但无论怎样,商品交易本身就是被动的,因为必须是有需要的用户才会登录平台,才能产生流量,这就对淘宝获取流量和沉淀用户产生了要求。怎么突破?
虽然为了更好地运营用户和获取流量,淘宝也曾多次尝试过社交这个领域,更是有淘宝圈子、逛逛等产品相继问世。但是,它们都只是依附于淘宝平台之下的一些尝试,最终也没形成很好的社交窗口。
直播是淘宝一次大胆的尝试,他也确实孵化出了多位TOP级的主播,特别是像李佳琪、薇娅等头号主播,为淘宝的创收和用户沉淀带来了极大的贡献。
这也是淘宝化被动为主动的一次典型行为,打造主播专业人设,运用主播的私域流量刺激用户消费。
但这也将淘宝本就严重的马太效应再次加剧,头部主播头部商家收入为淘宝贡献了极高比例的收入,而更多的腰部尾部商家共同发力也不及头部商家的千分之一,这就造成了商家规模的萎缩下滑。
而内容电商却顺利打开了另一条通道,他们通过内容去吸纳和留存用户,再通过带货去变现,本身更具有主动性。创作者与粉丝之间的黏性也会随着优质内容的产生而不断加深。
如今,传统的电商平台京东和拼多多在与阿里电商的竞争中都已经站稳脚跟,新兴的各种内容电商平台又不断加入,一起瓜分流量和订单,过去一家独大的阿里电商快要失去它的护城河了。
写在最后:
当下局势,对于阿里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不仅要面对同行业的双重夹击,还要预防异业中的豺狼虎豹。这也许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也可能是阿里电商运营中的某些急功近利。但无论如何,阿里电商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寻找和拓展新的方向。
同时,也给我们每个人每个行业敲响了一次警钟,永远不要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有谁是永远的常胜将军,有的只是以万变应不变。


